PRESS RELEASE
新闻室
整合线切割机软硬兼施 上博、伸创分促模具业4.0
因应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模具产业特性其实类似医院里的急诊室,产品上市与生产成本模具关乎企业存亡,但计画无法预期,变更又要做得够快、准及稳定。所以实施军备竞赛以打造企业形象,要求设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高阶且高价。导致模具厂往往为了满足End User认同其技术水准,争相以瑞士、日本机种取代台制设备,却未必都能符合预期;模具厂人力资源全年无休,须随时待命,也导致人事、设备成本居高不下。
然而,过去因为台湾制造业擅长硬体制造,对软体及系统整合的能力不足,加上人才缺乏。 「继日本模具厂被台厂取代,现在又轮到台厂逐渐被大陆取代。」未来应找出可提升竞争力关键。包括线切割放电加工机在内的硬体设备,应持续改善精度与寿命水准外;还能呼应生产力4.0,连结单机、整线/厂Turnkey解决方案,提升加工排程效率和机器稼动率,让机台能透过CPS智慧化管理,自动化完成工作内容。
伸创卖Turnkey 转战传统产业
伸创科技公司负责人章宏道指出,台湾工具机产业虽然在中部地区集结约300多家厂商,专注于CNC工具机制造销售,却相对缺乏了相关应用技术服务。协助模具厂先能制造再设计,进而改善开发流程达到合理化、标准化、模组化;甚至是智慧化,不仅会采购设备,还要与管理、技术相辅相成。
「但目前能真正做到的公司很少,成功的都是大厂。」,章宏道说。他过去即曾参与开发塑胶、轮胎、航太引擎等精密模具,累积丰富制造经验及先进技术,包括自2004年起加入捷普绿点合理化→标准化→模组化等智慧自动化的前期规划,认为是目前少数有能力,可与富士康并驾齐驱的公司。
为了推广先进多轴加工技术,他先选择投入相对保守的传统产业宝成国际集团,开发运动鞋底模具。并从2015年5月自行创业「卖钥匙(Turnkey Solution)」,依顾客需求提供产品开发与制造系统最佳化等6S(Survey评估、Standardization标准化/模组化、Service保修服务、Spare part备品、Sale销售、Solution解决方案)工程技术管理顾问服务;涵括智慧自动化加工系统开发、高效率模具制造系统技术移转,以符合未来合理化、标准化、模组化的趋势。同时在技术升级、最佳化管理两者间取得平衡,从人员、方法、流程缩短交期。
包括导入弹性制造系统,推动「不贰过」,活化资产,以因应不同规格或要求高度严苛、弹性的加工流程;发展智慧自动化加工系统,巧用物联网,增加弹性。首先强化「工程设变管理流程(ECM)」,以消除「老师傅黑箱作业」,建立制程标准,避免各部门可能为彼此掩饰过错,才能顺利达成目标。再将所累积错误尝试的经验形成Big Data,转化为「设计做对、制造做准」的智慧资产重复使用,追求模具第一次就做对的基础,奠定于制程4阶段,包括在机器设备加工生产前的预防性控制、准备开始切削加工前的预知型控制,以及分别监控切削加工过程中的主动式控制、加工完成后的资讯型控制。
上博联手台科大打造4.0示范线 展示CPS国内外软/硬资源
上博科技总经理谢尚亨率领的CIMFORCE团队,则凭借10几年在精密模具大厂富士康累积的运营经验,开发模具数位化解决方案,提供智能化模具制造管理系统,结合know-how与网路,并提供云端服务,协助业者迈向新工业革命。

实现模具制造业者经由虚拟化工厂扩大设计制造能量,满足短期大量订单之需求。
而CIMFORCE理念基础就是工业4.0架构,由CIMFORCE平台透过虚拟网路联结庞大模具供应链群落,提供各种设计、制造资源及先进的技术知识,实现模具制造业者经由虚拟化工厂扩大设计制造能量,满足短期大量订单之需求;平台同时提供各种线上设计、编程、管理及培训服务,协助业者专注在提升核心竞争力及优化人力结构。
即将在今(2016)年6月暑假启用的「台科大工业4.0中心」,已整合瑞士、日本、台湾最先进的硬体设备,辅以系统软体整合打造的「自动化智慧生产线」,呈现生产过程智慧化与弹性化。主要用于模具制作的射出成型,还能应用在塑胶类制品,像是笔记型电脑与手机的机壳或光学玻璃等。

现已进驻多项业界最先进的硬体设备及智慧制造系统软体中,机械设备总价就高达台币5000万以上,加上系统软体整合,造价上亿。每部机器、设备,彼此都能互相沟通合作,一旦接收任务,就会依自己角色来自动分配工作,让生产过程更智慧化与弹性化,打造出真正的生产力4.0示范生产线。徕通也参与提供所需线切割机,并花了约2~3个月打造能与工业机器人及周边自动化设备沟通的数控系统、软体、开放介面,纳入新功能。
未来台科大学生于修习过制造学、工厂管理知识和工厂实习等课程后,也可透过专题实作课到工业4.0中心学习,实际了解最先进的自动化智慧生产运作,提早熟悉未来智慧工厂的生产状况,而更将成为最优秀的工业4.0人才;也将借助业界支援,广纳更多国际大厂能量进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