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RELEASE
新闻室
A-Team 4.0 航太产业大结盟

会员数高达220家的「台湾航太产业A-Team 4.0」,成立短短3个多月已陆续签订策略联盟合作协议书,并促成投资入股等商机,让不少厂商还想入会。汉翔董事长廖荣鑫透露,计画今年11月A-Team 4.0委员会愿意再开放一次,他欢迎同类型厂商加入,累计家数可暂时增至250家。
身兼台湾区航太公会理事长的廖荣鑫强调,A-Team 4.0不是只是汉翔的供应链,而是台湾航太产业的供应链。目前A-Team 4.0家数达220家,阵容够大,去年度总资本额达5千多亿元,去年度营业额近1兆元。他认为,台湾航太产业要在全球航太产业存活下去,包括A-Team 4.0领导厂商的汉翔与长荣航宇,都必须要往前走,把会员供应商往上带;相对地,会员供应商的生产与制程做得更精实之后,也可把汉翔、长荣航宇再上推,产生「推拉效果」。
台湾航太产业去年度产值915亿元,占全球年产值千分之0.4以上,在A-Team 4.0成立后,期许未来4年内台湾于全球产值占比可达1%,换算年产值可逾2千亿元。
廖荣鑫透露,A-Team 4.0形成概念,追溯于他在去年3月2月上任汉翔董座、听取各单位简报后,发现2个问题:第1个是台湾没有明确产业政策,第2个是国防自主政策没有延续性。
过去30年来,台湾航太产值成长线几乎正好与汉翔营运走势线「平行」。汉翔前身-航空工业发展中心研制的经国号(IDF)战机,1988年开始量产;接着,美国卖给台湾F-16战机,及我空军采购法国幻象战门机。在IDF交机业绩挹注下,汉翔1999年度营收高达236亿元,创历史新高,但受到该年IDF停产的影响,汉翔2003年度营收,已掉至91亿元,之后年产值才持续再往上走。
但廖荣鑫察觉这样的营收发展有问题,因此于去年8月13日提出筹组联盟的构想;去年12月首次举办产业论坛,半年后就让台湾航太产业A-Team 4.0正式成军。
A-Team 4.0委员会预定今年12月20日,检视各产业分组会员厂商是否有达成年度关键指标(KPI)。该委员会将依不同等级,要求厂商做1至2次精实,如果会员厂商没有达标,可再给予半年的缓冲期。
廖荣鑫说,如果一家厂商的精实管理不往前走,别家厂商却一直在进步,在汉翔、国际大厂,及会员厂商之间的订单争取过程中自然就会被淘汰。他认为,在透过精实与整并后,整体会员数在100家左右将是A-Team 4.0最理想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