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PRESS RELEASE
新闻室

2021.11.01

从现场到云端 展现智慧制造精准思维-专访上博科技 谢尚亨总经理

上博科技 謝尚亨總經理
上博科技 谢尚亨总经理

     「当产线上的工作排程大幅度的增加时,变数同时也跟着大幅扩张,所以在管理产线的面向上,只能想尽办法让可控的问题降到最低,如何达成,似乎只能透过『数位化』进行完整的系统、产线整体监控。」谢尚亨在创办上博科技前,在制造业与模具设计上浸淫已久,从1997年开始任职鸿海集团大陆子公司,主要负责OEM手机的生产,在精密制造领域累积了10多年的丰富经验,深知「数位转型」是台湾制造业必须要走的唯一道路,「那时在鸿海,面对复杂的制造变数,我连晚上回家都得去想怎么用软体系统来解决属于『人』的变数。」谢尚亨说,只有让「人的犯错」降到最低,才能让产线的运作愈发顺畅,如何达成这个目标?只能透过数位化的系统,创造人与设备高度自动化的协作,而这也是创办上博科技的原因。

圖一 零件加工解決方案

让系统主导制造关键

        谢尚亨观察台湾的机械业,发现传统机械业长期依靠的是师傅的「经验」,但也是同样的原因,当「人」的因素成为技术的重要关键时,错误也容易从此发生,一方面师傅的经验不易传承,另外「因人设事」的状态会让产线没有一个标准的规范以资依循,这也是制造业面临的尴尬问题,所以如何让人为的错误降到最低,最佳的方式就是让生产过程「智慧化」来降低变数。上博科技专注在机械产业的模具制造与零件加工领域,透过资通讯技术创新制造端的机械加工底层平台。

        上博科技可以说是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以零件加工为例,从CNC、磨床、车床、铣床、到线割等制程,还有各种不同的量测方式与繁复的制程,从接到订单开始,设计的3D化、导BOM、生产排程的自动化,到现场的生产管理,透过资料库的整合做到「全智慧化」系统,「台湾目前的自动化思维,仍然是以PLC为核心在运作,但实际上现在台湾讨论工业4.0这么久,台湾在喊机联网,但机联网对机台通讯会造成什么影响?对于自动化现场又会产生什么影响?似乎是没有太大改变,因为现况中机台通讯的讯号对于系统整合并没有太大意义。」上博科技目前在产线数位化的思维上,是以资讯整合思维出发,透过网路线直接对工具机通信,控制所有的机台,能大大提升未来的延伸性和便利性,「台湾自身面临的课题,一方面是零件加工厂从头到尾的系统管理,一方面是在机械自动化上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自动化产业未来发展的观点中,『数位化』会愈来愈重要。」

        面对现今制造业的转型需求,上博科技利用10多年精密模具厂的营运经验,透过智慧化模具制造管理系统,协助制造业者突破目前的瓶颈,同时为机械产业未来的技术整合、制造管理和营运模式,勾勒出一个长远的愿景,希望透过数位管理协助台湾产业升级,运用智慧机械产业重新取回市场上的领导地位。

功能模塊

         谢尚亨分析,目前一般制造业对于智慧制造的思维仍停留在「机联网」的层面,机台联网的确是智慧制造的第一步,但却不是智慧制造的全部;他认为只有「联网」的思维其实并不完整,因为当你连机台刀具的使用都只依靠经验,甚至厂内每个人的刀具规划都不尽相同,「于是现场不但不知道『为什么使用这些刀具』,甚至关于切削参数也一问三不知时,系统化管理生产现场的期待就根本不存在 。」因为当台湾中小企业透过这样土法炼钢的方式仍然还有利润的现况下,其实并不在意制造的细节,但透过精密计算你会发现,这样在生产现场上「不知不觉」的浪费,其实压缩了企业的制造效率与规模性的成长;另一方面,因为缺乏系统性的资讯整合,机台的「优化」与「技术提升」是无法有系统的累积,「而且每一次的微调都必须『从头来过』,所造成人力与时间的浪费,也是高昂的沉损成本。」谢尚亨说这样缺乏系统性的整合管理,可以说是台湾企业发展规模受限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台湾的企业会更大幅度地依赖「人」的经验,同时缺乏系统性传承,「台湾产业的明天,又在哪里?」

系统整合创造效能

        透过整合性的软体系统,让工业现场创造「更高度的自动化」并不是一件难事。谢尚亨举例,当一个零件的订单在投入产线后,从系统规划制作的流程,到规划品质检测的机制,过去业者要完成这样的制造流程设定需要大约一到两天的时间,而且必须透过一大堆的文件才能完成,现在透过上博科技所开发的数位管理系统,大约只要30分钟就可以完成,「不但让效率提升,更减少人为的错误,也让流程可以执行得更为顺畅。」谢尚亨说,他发现其实台湾有很多厂商需要这样的工具,因此也成为上博科技目前在系统整合上主力发展的项目。「台湾在机械产业上有很多隐形冠军,而他们最需要的,是如何将他们的技术创造更高度的智慧化,目前台湾很多机械业的现场,其实数位整合的程度仍然相当低,我觉得这是我们目前可以着力的方向之一。」

        以模组化再加上配置化来运作,涵盖模具、零件加工,到整个机械产业不同面向的制造现场,是上博科技目前着力的重要项目。对上博科技来说,制造系统需要整合的层面不少,从工具机、加工技术、机构设计、电控,到软体部分的系统架构和云端技术,甚至生产现场的应用、专案管理的整合性人才都是重要环节,「这很难,但你不做,台湾就完全没有了。」谢尚亨笑说,这是上博科技必须花「十年磨一剑」的原因,但自己能有机会为台湾做这件事情,其实也是一种骄傲。

         上博科技试图让本身的智慧化系统成为制造业的桥樑,透过系统整合、交换,让制造底层的资讯变成可以累积的知识,「我们现在创造的是数位管理系统,所以在设备与产线的通讯优化上着墨不少,而在产线底层的资讯我们也做了整合,所以客户在使用的弹性上也愈来愈大。」谢尚亨希望后续的系统可以连设计工具、标图、检测一路整合,从设计到制程规划都可以一条龙运作;另外,上博科技也希望透过教育创造「整合性人才」,所以也与教育单位及职训中心合作训练专业人员,「从台湾到大陆我们都希望透过这样的数位制造思维,从而普及相关的技术与系统,这才是最根本的期待。」

上博科技 謝尚亨總經理

         谢尚亨分析,过去在生产现场多以「人」的经验为核心,但智慧制造的思维是以「系统」来操作机器,如果系统足够「聪明」可以协助制造者进行一连串生产程序,更能够协助「人」的决策机制,这才是下一代的制造系统,所以今年在工业局智慧机械连结国际的政策推动下,上博科技利用智慧机械产业接轨国际推动计划的协助,在台湾泷泽科技的平镇厂,针对工具机所需的中小型铸件加工线,导入了「工具机零组件智慧弹性制造系统」,系统除了整合日本的精密加工机外,更与全球最大的物流设备供应商合作,将传统铸件加工作业透过系统整合,改造成一个可以无人化、混合加工与连续运作的关灯工厂。

      「透过系统导入,除了机器设备稼动与产能的维持之外,还得以为客户做到安全生产、节能环保与加工技术的传承与精进,这或许可以让想要推动数位转型的业者做为参考。」谢尚亨说得很有信心,这也是上博科技在智慧制造领域中具不可替代的价值。

追踪 CIMFO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