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PRESS RELEASE
新闻室

2023.06.01

解决业者痛点 优化未来制造 -专访上博科技 谢尚亨总经理

摘要

        面对产业缺工与数位化与跨领域的人才培养不易,机械业者想要以数位转型来达成「智慧制造」已成近年产业的重要关键字,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毕竟从工业现场的底层到云端的「数位化」落地需要整合数据资料与加工技术。这也是机械业者永续经营与累积技术的关键。这样的关键配置需要相当经验与精准思维,上博科技透过在精密加工领域产业的丰富经验,协助台湾制造业解决制造的「痛点」,创造台湾机械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潜力。

上博科技 謝尚亨 總經理
上博科技 谢尚亨 总经理

        过去10多年来,随着产业竞争激烈化、模具产品交期缩短、人员招募困难和经济规模的扩张下,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来自于「人」与「知识」面临断层的重要问题。上博科技总经理谢尚亨分析,目前全世界的制造业都面临「缺工」的困境,从工业现场工作人员的经验与技术传承、加工细节的管理、到产线上制造的进度与品质的稳定性,在专业人才欠缺的因素,制造商为应付日渐扩大的业务量、急遽起伏的产能需求,促使业者必须应用资讯科技来协助企业持续维持竞争力,以便规划内部的资源运用满足客户需求,这也是近几年「智慧制造」成为显学的重要原因。

        确实,「工业4.0」可以说是近年来自动化产业最重视的议题,「制造」的智慧化是台湾泛机械产业一直以来关注且关心的重要课题,随着物联网、智慧机器人与大数据科技的蓬勃发展,让制造产线从「自动化」迈入「智慧化」似乎是台湾制造业进化升级的关键技术,但如何创造制造业的真正「智慧化」,并非只是让设备「联网」就能解决一切,在智慧制造拥有丰富经验的上博科技,就透过系统整合、解决产业需求为出发点,连结「软体」、「加工技术」的经验与技术,结合长期在精密机械加工累积的知识与经验,透过跨领域的系统整合,创造了相当不一样的想像。

        上博科技专注在机械产业的「制造资料整合」,以零件加工为例,不论是从生产的任务管理、材料准备、排程、各种机加工、制程中检验到工件的量测。涵盖从接到订单开始,设计的3D资料版次管理、导BOM、生产排程的自动化,到现场的制造运营管理,透过资通讯技术的整合做到「全智慧化」系统。上博科技现在产线数位化的思维上,以「事件驱动」的思维出发,透过网际网路与国际共通的通讯协定直接对工具机进行控制,提升未来的延伸性和扩展性,「台湾制造业自身面临的课题,一方面是零件加工厂需要贯穿从头到尾的系统管理,一方面是在机械自动化的观念上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在机械产业未来发展的观点中,『数位化』会愈来愈重要。」上博科技从设计、制造规划、量测自动化等领域出发,希望透过系统整合来协助产业进行升级,聚焦在标准化、数位化与智慧化议题,利用单一平台进行数据整合并将系统完整串连,「串连起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整利用,例如说可以将这些数据透过AI进行后续优化,同时完成管理的透明化。」

上博科技的控制灵魂‧能将生产现场快速数位转型,高效率生产

以服务为核心创造价值

        谢尚亨分析,目前一般制造商对于智慧制造的思维仍停留在「机联网」的层面,机台联网的确是智慧制造的第一步,但却不是智慧制造的全部,他认为只有「联网」的思维并不完整,透过全面性的分析会发现在生产现场上「不知不觉」的浪费,会压缩企业的制造效率与规模性成长;另一方面,因缺乏系统性的资讯整合,加工技术的「优化」与「技术的提升」无法有系统进行累积,「而且每次的制程或参数微调都必须『从头来过』,所造成人力与知识累积的浪费。」谢尚亨分析,目前产业面临的痛点,首先就是数位化与跨领域的人才培养不易,加上前面说到的中小企业技术缺工及人才断层,所以需要整合性系统的完整规划,但大型企业(如西门子)设计的软体系统投资成本过高,台湾虽然也有业者进行相关系统引进与建置,但因产业规模小而无法全方位兼顾,「软体商或系统商常常专精的只有一小部分,业者导入不同系统后会各做各的变成『叠床架屋』的情形发生,反而常无法完整的收尾。」谢尚亨认为,如何让知识有效累积,且可以完整将资讯转换成知识让企业得以永续应用才是数位转型的重点。

        以上博科技之前执行台湾泷泽「工具机零组件智慧弹性制造系统」辅导为例,整个专案透过系统导入建置50米长弹性自动化线,让产线机台由原先7台减为3台,且具备连续自动混线运行72小时以上的能力;根据现场的回馈,确实这样的系统建置提升了机台有效稼动率至每月 85%以上,同时减少人为操作、程式编程、刀具设定等失误,达成加工作业与搬运全自动化,人员作业准备时间减少35%以上的精确目标,谢尚亨认为,对上博来说这是帮助台湾产业的具体呈现,也是上博科技持续进步的范例之一。

        同样的,针对模具业、零件加工业的完整解决方案,上博科技以「服务」为核心,透过与客户的细致互动,一方面强化自身的解决方案与软体系统,「过去我们是在照自己的想法在卖软体,现在的想像则反过来从客户出发,想像如何快速地协助客户上线,同时透过细致的沟通来了解客户的需求,以及了解客户与我们自身的想像有什么不同。」谢尚亨认为,这些第一线的需求放大到其他相关行业,透过不断优化软体、让系统更有弹性与韧性以符合不同产业需求,这是上博科技的终极目标,「其实台湾在制造的周边产业相当强大,我们可以跟夹治具、自动化及软硬体等相关行业做跨领域合作,透过软体系统建构跨领域的平台与其他专业提供者合作。」既然上博科技以系统整合的角色自居,透过不同领域的合作伙伴可以建立完整的Eco system,提供解决方案可以在不同领域中创造潜能,对上博科技来说,也是产业优化的极致思维。

颠覆想像的系统整合

       「台湾在机械产业上有很多隐形冠军,而他们最需要的支援是将他们的技术创造更高度的智慧化,目前台湾很多机械业的现场,其实数位化的程度仍然相当低,我觉得这是我们目前可以着力的方向。」以模组化功能再加上可配置化的方式来运作,将可涵盖模具、零件加工及整个机械产业不同面向的制造现场,这是上博科技目前着力的重要项目。对上博科技来说,制造系统需要整合的层面不少,从工具机、加工技术、机构设计、电控到软体,上博试图让本身的智慧化系统成为制造业的桥梁,透过系统整合、交换,让制造底层的资讯变成可累积的知识,「我们现在创造的是全数位化的管理系统,所以在设备与产线的通讯架构优化上着墨不少,在整个产线底层的资讯我们也做了整合,所以客户在使用的弹性上也愈来愈大。」

       从设计工具、标图、检测一路整合,等于让设计到制程规划「一条龙运作」谢尚亨分析,过去在生产现场多以「人」的经验为核心,但智慧制造的思维是以「系统」来操作,如果系统足够「聪明」可以协助制造者进行生产程序安排,更能够协助「人」的决策,这才是下一代的制造系统,谢尚亨举例,像是某半导体测试介面厂利用上博科技的软体系统,创造了增加二至三倍的产能,也同时提升了50%的良率,「对方告诉我,以前训练一个员工操作CNC,大约需要八个月到一年的时间,但现在只要九天就可以上线,而且一个人可以顾九台机器。」另外像是零组件制造厂高明铁企业合作的「精密定位组件制程虚实整合技术辅导」,上博科技透过系统的导入让新进人员可以不依赖老师傅很快独立上线运作,有效解决员工技术门槛与人才不足的问题,并以「国际通讯介面标准」完成厂内六个国内外厂牌、八种控制器的设备联网功能,笑称「把很多事情颠覆了想像」,谢尚亨认为,这是人机整合的最佳案例,「我们的客户可以用全自动化的方式完成规划,而且可以不断地把资讯与知识整合到系统上。」

        他分析,现在的客户需要的并不只是自动化层面,上博科技这几年确实是在「磨一把剑」,而这把剑是可以把整个自动化系统前后端串接起来的规划:「以前可以说我们对整合的经验还在学习,这几年是慢慢地成长了。」相较于不少期待投入工业4.0的厂商在机台的智慧化上多所投入,谢尚亨认为重点并非在机器设备的功能复杂程度,能贯通整个制造流程的系统才是重中之重,所以上博针对研发资源有限的许多台湾机械商进行合作,试图连结产业带动整体的成长,「资源既然有限,如果我们可以提供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对方确实会愿意与我们深度合作,除了机器设备稼动与产能的维持之外,还得以为客户做到安全生产、节能环保与成本降低,这或许可以让想要推动数位转型的业者做为参考,作为实践智慧制造的可能。」谢尚亨说得很有信心,这也是上博科技在智慧制造领域中,创造出的不可替代价值。

在台北國際工具機展中 上博結合各領域廠商 展示虛實整合智慧生產
在台北国际工具机展中 上博结合各领域厂商 展示虚实整合智慧生产

追踪 CIMFORCE